今天刷到条视频,我这个跑了十几年新闻的老记者都忍不住“哦豁”了一声——几个大男人对着一台人形机器人又飞踢又横踹,甚至搬起椅子直接砸过去,结果这机器人“啪”地倒在地上,没两秒就唰地一下弹起来了,动作比我家狗捡球还利索!

这台“扛揍”的机器人,是宇树科技刚放出的G1人形机器人。视频里的“暴力操作”不是胡闹,是官方特意做的“抗干扰测试”——从正面飞踢、侧面横踹到用椅子推倒,各种真实场景里可能遇到的“突发状况”全用上了,G1每回倒地都能迅速调整四肢重心,稳稳当当地站起来,末尾还秀了波连续空翻,看得评论区全是“这机器人比我还抗造”的留言。

官方说,G1这次的“绝招”是“反重力模式”——不管做什么动作,系统都能实时计算身体重心,哪怕突然被撞飞,也能像体操运动员一样“落地生根”。其实这不是G1第一次“出圈”,今年3月它就搞了个“全球首次”:原地完成侧空翻后单腿着地,稳稳保持动态平衡,当时直接冲上微博热搜前三;上个月的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更狠,一口气包揽了1500米、400米、100米障碍赛、4×100米接力四枚金牌,其中100米障碍赛只用了33.71秒,鹅卵石路、多级台阶、斜坡这些“坑洼地形”,它都能一步步踩稳,最高速度达到4.78米/秒,内部测试甚至突破了5米/秒——这速度,比我年轻时跑100米的成绩还快!

有人要问,好好的机器人,为啥要搞这么“抗造”?答案就藏在测试里——未来要是把机器人用到外卖、救援、工业这些真实场景,碰撞、摔倒都是常事。比如地震救援时,废墟里的碎石块说不定就会把机器人撞翻,要是一倒就起不来,还咋进去救被困的人?再比如送外卖,碰到骑电动车的不小心蹭一下,要是机器人直接“躺平”,那餐还咋送?G1的“抗造力”,就是把它从“实验室展品”变成“实用工具”的关键。

对了,G1基础款2024年就卖9.9万起,虽然不算“亲民”,但对比它的技术含金量,这价格也算“实在”——毕竟能“摔不垮、打不倒”的人形机器人,目前没几个能做到这份上。

想起前几年采访人形机器人企业时,工程师还在叹气“最头疼平衡问题”,当时的机器人走两步就晃,碰一下就倒,像个“玻璃娃娃”。现在看G1,从“站不稳”到“被打不垮”,背后是关节伺服系统的精度升级,是重心控制算法的反复优化,更是工程师们“让机器人真能干活”的执念。

说到底,人形机器人的未来不是“长得像人”,是“能像人一样扛事”。G1这次的“抗造力”测试,其实就是把机器人从“实验室”拽到“生活里”的第一步——要是连飞踢、碰撞都扛不住,还谈啥送外卖、搞救援?

这台倒下去能立刻站起来的G1,说不定就是人形机器人“走进我们身边”的开始。毕竟,能扛事的机器人,才是真的“有用”的机器人。

宇树机器人被飞踹后仍能快速起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