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10日晚的全运会女排小组赛A组赛场,当朱婷扣下最后一记重球,河南队3比0完胜四川队的比分定格时,看台上的“小黄人”粉丝团爆发出震天欢呼——这是她们连续第三场赢球,连上届冠军天津队都在首轮成了“手下败将”。赛后混合采访区,刚完成拉伸的朱婷被记者围得水泄不通,她擦了擦额头的汗,第一句话没谈自己的进攻数据,反而指向远处正在收拾战术板的焦帅:“焦指导这些年太不容易了,我们能赢,首先得谢他。”

朱婷率领河南女排3连胜

焦帅这个名字,对河南女排的老球迷来说,是“救火队员”的代名词。2017年从中国男排国家队退役时,他接下的是一支“断档危机”中的球队——2000到2004年的队员断层,让河南队和强队的差距越拉越大,甚至一度沦为联赛“鱼腩”。这位前男排国手没急着喊“冲冠军”的口号,而是扎进训练场和选材库:从蔡晓晴、韩雯雅这些老队员手里接过“传帮带”的接力棒,把段梦可、李若琦等新人往赛场上推;训练时盯着“战术意识差半拍”的细节反复抠,哪怕是年轻队员的一个传球路线错了,他都要每天提醒纠正。熬了8年,河南队终于完成新老交替,年龄结构顺了,队员们的眼神里也有了拼劲。

朱婷率领河南女排3连胜

“可能大家看到的是我们赢球的结果,但其实我们也有不少‘难言之隐’。”朱婷的话把话题拉回赛场,“比如场上的战术配合,教练每天都要念叨好几遍;关键球的处理,有时候也会‘卡壳’。但到了场上,我们就一个心思——团结起来,把每一个球打好。我这次回来,就是想多扛点责任,让队友们心里有底。”

朱婷率领河南女排3连胜

作为球队的“定海神针”,朱婷的“扛”不是说说而已:前排进攻要冲得上去,后排保障要稳得住,连二传手遇到关键球都会第一时间找她。有记者问是不是“刻意调整”,她笑着摆了摆手:“哪有什么刻意?我从第一分开始就憋着劲,得让身边的人觉得‘有我在,没问题’。我强势点,队友们才踏实。”

朱婷率领河南女排3连胜

第三局的比赛差点出了“状况”——四川队发起强势反击,比分咬到22平的时候,年轻队员的手都有点抖。朱婷拍了拍二传手的肩膀,用口型说了句“交给我”,然后果断扣下制胜球。“对这些孩子来说,赢下这种‘咬劲’的球太重要了。”她感慨,“平时训练里的‘转折点’没把握好,比赛可能就输了,还会影响下一局的状态。这次能赢,对她们来说是比练10堂训练课还管用的提升。”

朱婷率领河南女排3连胜

外界说“河南女排变强了”,朱婷却看得明白:“变强不是突然的,是焦指导熬出来的,是队员们一步步练出来的。我回来,就是想把自己的经验攒成‘底气’,传给身边的孩子。”至于接下来的比赛,这位世界级主攻说得实在:“先做好自己——训练课认真练,比赛录像仔细看,跟着教练的安排走。毕竟,赢球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,是每一个球、每一个人的坚持。”

朱婷率领河南女排3连胜

场边的焦帅还在和助理教练讨论下一场的战术,镜头扫过他鬓角的白发,再转到场上正在互相击掌的队员——河南女排的“三连胜”,从来不是“躺赢”,是8年磨剑的坚持,是“老带新”的传承,是朱婷嘴里那句“每一个球都认真打”的踏实。而这份踏实,或许就是他们从“鱼腩”变“黑马”的最大密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