针对网友的疑惑,当地市监局工作人员给出了明确解释:咱们平时说的“东北大米”更多是指品种或原材料来源,但根据规定,商品包装上的“产地”必须标注最后加工地。打个比方,要是东北的稻谷运到广州,在这里完成碾米、装袋等最后一道工序,那产地就该标广州。
这回应一出,网友们的反应分成了几派:有“秒懂”的:“哦,原来我之前搞混了!一直以为产地是种稻谷的地方,没想到是加工的地方”;也有较真的:“那得把原材料产地标清楚啊,不然容易误导人”;还有做粮油批发的网友现身说法:“这行里很多品牌都这么操作,关键是得保证原材料真的来自东北,品种没毛病”。
其实大伙儿纠结的核心,从来不是“产地标广州”本身,而是怕“信息差”——花了买东北大米的钱,拿到的却是用别的米冒充的。市监局也强调:只要商家能证明原材料来自东北,或者品种是东北大米,标注就合法;但如果用非东北稻谷冒充,那肯定得依法处理。
说到底,我们买“东北大米”,买的是那口筋道香甜的“东北味儿”,是对“地理标志性产品”的信任。与其盯着包装上的“产地”二字,不如多看看“原材料来源”“品种认证”这些更实在的信息——毕竟,好吃、放心,才是大米最值钱的“标签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