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31日晚,南京网友小周刷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时,差点以为自己“看错了频道”——直播间里,几位穿法院制服的工作人员正举着螃蟹介绍:“这是高淳固城湖的蟹,膏脂满到爆壳,买回去蒸15分钟就行。”这场“法官带货”的直播很快在本地论坛传开,有人截图发朋友圈:“活久见!法官居然帮债务人卖螃蟹?”

其实,这不是“跨界玩新鲜”,是南京高淳区法院的执行工作新尝试。据参与直播的工作人员说,这次帮着卖螃蟹的,是一位“诚信但暂时难周转”的债务人——对方做水产生意多年,今年因为行情波动压了一批优质蟹,没法及时偿还债务。法院琢磨:“与其让螃蟹烂在冷库,不如帮着变现,既让债务人尽快还债,也不让债权人等太久。”

直播当晚,评论区里热闹得很。有人打字:“第一次见法官带货,有点新奇但很暖心”;有人问:“钱怎么处理?不会出问题吧?”高淳区法院执行局很快回应:“所有销售收入都进法院专账,全程受监管,最后全用来还债务人的欠款。”工作人员补充,这次直播是执行团队加班筹备的,“没占用上班时间,就是想尽快帮债务人解决问题。”

网友的讨论里,除了“新鲜”,更多是对“司法温度”的认可。有网友说:“以前觉得法院都是‘讲规则’的地方,没想到还能这么‘接地气’——帮诚信的人一把,比盯着强制执行更有人情味。”也有谨慎的人问:“流程会不会违规?”但看到“专账管理、依法依规”的回应后,大多放下心:“原来不是随便卖,是带着‘解决问题’的心思。”

其实,这不是高淳法院第一次“想辙帮人”。之前他们还帮过卖农产品、卖家具的债务人,都是针对“愿意还钱但没能力”的情况。工作人员说:“执行不是‘逼债’,是帮着找到解决办法——让诚信的人有出路,才能真正化解矛盾。”

第一批螃蟹已经发往各地,有买家晒单说:“蟹确实肥,更开心的是,这钱花得‘有意义’。”这场“不按常理出牌”的直播,卖的是螃蟹,暖的是“诚信”——法官放下“严肃”的样子,反而让大家看到了司法最温柔的那面:不是冰冷的条文,是想帮人解决问题的真心。

法官帮债务人直播卖螃蟹引热议